徐建明

一、 个人简介
徐建明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同时担任学院异质异构集成与智能微系统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集成电路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
徐建明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获得本科和直博学位,师从我国光电子领域知名专家罗毅院士。他专注于光电融合的高速集成芯片制作工艺与高速光电共封装技术研究,率先实现了DFB+EML高速集成模组,为芯片间高速互联关键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他长期以主任设计师、主任工艺师和技术负责人身份,牵头或核心参与10余项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致力于解决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其团队研发的高精度感知、微系统集成及应用相关技术,突破了严格的国外技术封锁,提升了无人系统的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为我国智能无人装备的自主研发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徐建明教授担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半导体产业发展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智能微系统集成(MEMS)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信息光电子专委会副秘书长、智能工业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同时作为国家科技委、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技局评审专家,以及东莞市“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的规划与评审,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资源配置提供专业建议。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将行业前沿技术与科研案例融入课堂,探索集成电路领域教学新模式,承担行业认知、实习实践教学任务,推动理论教学与产业实际相结合。他主持建设的课程获评“广东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并曾获中山大学“教学成果奖”。
二、 研究领域
1.光电融合的异质异构集成
专注于光电共封装(CPO)领域,深入研究用于片间互联的高速光电器件,致力于降低信号传输损耗与延迟,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满足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等场景对高速通信的需求。针对CPO封装的散热难题,探索创新散热材料与结构设计,运用热管理技术保障光电器件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系统整体工作效率与使用寿命。
2.高精度感知技术
开展应用于具身智能和生理特征感知的智能传感器研究,涉及传感器设计与微纳制造工艺、MEMS(微机电系统)和MOEMS(微光机电系统)研究,以及生物兼容传感器件的开发。致力于提高压力/触觉感知的灵敏度、精度、动态范围与稳定性,提升姿态、位置感知的精度、动态范围和抗干扰能力,降低温度漂移和噪声干扰,为具身智能、无人系统、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设备等提供高性能感知器件。
3.智能微系统集成
聚焦研发适用于具身智能、无人系统的智能感知融合系统,并探索其在医工融合领域的应用。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融合脑电、视觉、听觉、触觉、力觉等多种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基于深度学习的传感器误差补偿算法及处理芯片设计,使智能系统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信息,提升具身智能体和无人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适应性与任务执行能力。在医工融合方向,将智能感知融合系统应用于脑机接口、神经调控、医疗机器人、康复辅助设备等领域,为医疗健康提供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三、 近五年学术成果
1.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及深圳市重大专项项目资助,为推动相关领域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论文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Optics Expres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相关研究为解决行业关键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路径,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多次引用。
3.专利
在封装散热关键技术、MEMS读出电路、智能感知等领域拥有多项授权专利,为相关技术的实用化与产品转化提供了核心知识产权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