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莫党教授莅临集成电路学院,回溯中国半导体学科发展历程
2024年11月27日下午17:00,原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物理组成员、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物理系主任莫党先生莅临集成电路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题为“中国及中山大学半导体学科发展历程回顾”的专题报告。交流座谈会由集成电路学院陈弟虎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温光浩、集成电路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张尚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罗愈业、理学院李志兵教授以及集成电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座谈会。

座谈交流会现场

莫党先生出生于1934年,是1952年广东省高考状元,同年进入北大物理系,师从中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院士。自大学毕业后,莫党先生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椭偏光谱、固体光学性质、光折变晶体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他与学生携手,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对半导体离子注入的椭偏光谱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创立了分数微分谱方法,这一系列卓越成就为推动我国椭偏术的发展与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鉴于其杰出贡献,被选入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纽约科学院任命为该院成员。

莫党先生讲述中国半导体学科建设及发展历程

莫党先生分享早年工作照片

座谈会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张尚武书记致欢迎辞,他衷心感谢莫党先生及其家属团队的莅临指导,并对拨冗出席本次座谈会的嘉宾及师生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张尚武书记致欢迎词

在随后的“中国及中山大学半导体学科发展历程回顾”专题报告上,莫党先生以西南联大物理系为起点,讲述了黄昆先生、杨振宁先生和张守廉先生的友谊,以及他和黄昆先生、杨振宁先生共事的经历;接着,莫党先生将我们的视线引向20世纪50年代初,彼时,一批怀揣着报国热情的海归先辈们毅然回国,在北京大学播撒下半导体专业教育的种子;再到1956年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吉林大学五所学校联合创建半导体专业,以及随后的《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材料》等书籍的编撰,中山大学微电子研究所的创办等,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半导体学科发展溯源报告。

黄昆先生、谢希德先生编著的《半导体物理学》,莫党先生为书稿整理人

莫党先生编著的《半导体材料》
现场答疑环节



最后,张尚武书记发表总结讲话。他指出,今天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会,更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共抒教育情怀的党建活动,莫党先生及老一辈半导体教育工作者们以坚韧不拔之志,勤勉奉献之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之时,积极响应国家之所需,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半导体学科建设中,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蓬勃发展倾注心血,其精神风范,实乃集成电路学院全体师生之楷模,值得集成电路学院全体师生学习与传承。
集成电路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学院直属党支部将在学校党委的引领下,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实现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为中山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更大力量。

莫党先生同座谈会嘉宾在党员活动室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