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启思,“小”研专微丨集成电路学院开设“大班+小班”模式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
为引导新生融入大学新环境,激发学术热情,增进专业认同,明确学习方向和未来发展规划,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集成电路学院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开设了《新生研讨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导学》。本次研讨课采用“大班+小班”教学模式,学院16位专任教师参与授课,2024级全体本科生选课。

大学本科一年级是新生踏入学术之旅的起点,集成电路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工作,备课阶段多次组织集体研讨和个别探讨,按照“大班贯通教学,小班特色选课”的原则,在统一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的基础上,梳理大班教学内容逻辑,拓展小班教学内容特色,其中大班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集成电路学科特点,打通串联专业学习各环节的要点;小班教学主要在于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学习内容,由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选择感兴趣的教学班,提前预习相关专业知识,以备交流研讨。

1、 大班教学
在本次新生研讨课的大班教学环节中,段权珍副教授、幸新鹏副教授和彭勃预聘助理教授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集成电路专业相关知识。其中,段权珍副教授介绍了学院概况、学科方向、学院建设进展等;幸新鹏副教授介绍了大学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科技活动等,并希望同学们积极适应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彭勃预聘助理教授介绍了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现状、产业政策与就业方向等。
课上,同学们认真听讲,仔细思考。通过老师们的悉心讲解,同学们对集成电路学科发展以及大学学业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新生研讨课大班教学
2、 小班教学
在本次新生研讨课的小班研讨环节中,方文啸教授、张曰理教授等学院16位专任教师,针对数字IC设计、模拟IC设计、深度学习、纳米材料等多个领域,开设相关研讨课程,供同学们选修。研讨课课题覆盖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为同学们提供了全面的专业认知。
老师介绍分享
老师们首先通过多媒体介绍展示自己的研究领域,帮助同学们更快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同学们可以在了解各老师的研究方向后,针对老师介绍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与看法,再与老师一起对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对该研究方向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老师介绍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根据课堂内容踊跃提问,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提问内容涵盖了集成电路专业知识、学习方式指导、学业方向规划等多个方面。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桎梏,营造出开放、活跃的学习氛围。
同学积极提问
最后,师生围绕课前准备的问题和课堂提出的问题作进一步研讨和探究,老师们全面分析了同学们的困惑并予以解答,极大丰富了同学们对本专业的认知。
小组讨论交流

本次新生研讨课旨在帮助大一新生激发专业潜力和学术兴趣,建立起深耕集成电路领域的信心和自觉,相信同学们必将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大放异彩,为祖国集成电路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