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治粤美·首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迳口古村焕发“芯”活力

 

 

       2024年,在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实施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与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党工委开展结对共建,组建“芯”向光明实践团(下称“实践团”),强化党建引领,入驻光明街道迳口社区开展“迳口古村蝶变行动”项目,聚焦非遗麒麟舞传承难题,为基层治理注入“芯”动能,推动迳口古村焕发“芯”活力。

 

 

 

 

 

(一)党建引领把牢发展方向

       在光明区委和中山大学的指导下,实践团用AI技术赋能“迳口微治”,推动“党群共建、校地共建、校地共生”。

       面对迳口社区非遗麒麟舞传承困难、特色农产品销售途径单一、文旅推广不足以及社区科普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实践团师生团队50余人进驻社区1个多月,紧密围绕社区治理目标,由3名教师党员带队,发挥集成电路专业优势,解决社区发展瓶颈难题。

       实践团牵头建立了中山大学首个“百千万工程”校园属地共建工作站——中山大学·光明工作站。工作站集项目内容、村史文化以及校地合作成果展示于一体,推动建立长效校地合作机制。深圳市委高度重视,深圳市委、光明区委领导分别前往工作站视察。

       项目相关活动受到了媒体关注,累计报道30余篇,总浏览量超过120万。

 

 

(二)数字赋能提升治理质效

       实践团将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于基层治理,积极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一是提出“1+N”麒麟舞非遗传承解决方案。“1”是指利用AI技术研发麒麟舞动作识别打分系统。实践团通过深入调研和细致走访,归纳制作《迳口麒麟舞介绍手册》,建立标准动作数据库,推出“迳口麒麟舞AI传承大师”动作识别打分系统,有效破解麒麟舞教学难题。“N”则是指通过直播带货、文旅推广、社区科普等途径,多矩汇力推动非遗传承。实践团还研发了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的“AI小迳”智能问答系统,能够智能回答关于迳口古村以及麒麟舞的各类问题,持续增进古村文化认同,夯实社区治理根基。

       二是从0到1搭建起直播带货的全流程。实践团设计打造迳口麒麟IP,推出系列文创产品6款,整合当地供销社、优质企业等资源,精选迳口特色农产品,打通生产和销售渠道,开展直播带货。直播间最高峰吸引千余人同时观看,有效提高迳口村特产的市场曝光率和销售额,促进集体经济增收,提升迳口村知名度,引导社区集体积极参与城市更新、物业管理、文旅服务行业,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增强整体治理效能。

 

 

(三)科技创新建设活力古村

       实践团大力贯彻“跟党一起创新”理念,倡导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打造“芯”向光明科学文化探索之旅科普活动,通过揭示沙子到芯片的制作流程、体验非遗麒麟舞,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真正使非遗传承与创新后继有人。活动目前已开展多期,惠及中小学生上千人,以知识反馈属地民众,为社区共建与公共服务注入新活力。

 

 

 

 

       本文正在《南方Plus》“粤治粤美·首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栏目集中展播,欢迎点击下方链接,为我们点赞。

       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迳口古村焕发“芯”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