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院王中风教授荣登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
近日,斯坦福大学John P.A. Ioannidis教授团队与爱思唯尔数据库合作发布了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该榜单覆盖全球近700万科学家,评估领域包括22个学科和174个子领域,是衡量科研影响力的权威指标。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中国大陆有413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我院王中风教授荣膺殊荣,且排位前10%。
一、“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是什么?入选榜单意味着什么?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是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使用总引用量(区分自引和他引,提供自引数据)、Hirsch 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Schreiber Hm-index、单独作者、单独或者第一作者等6个关键因素评分,从“终身科学影响力”和“年度科学影响力”两个维度,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涵盖了22个学科和174个子领域,为科学家长期科研表现提供了一个权威衡量指标,能够更客观、真实地反映科学家的影响力。其中“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Career)统计科学家职业生涯期间的综合表现,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Single year)则更聚焦上一年度的学术影响力。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
该榜单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科学研究人员提供一个透明、公正的评价体系,帮助识别各学科领域的顶尖人才,为科学界的长期和近期研究贡献提供客观的衡量标准。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这不仅是个人荣誉的象征,也有助于提升其所在机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榜单还为科研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二、关于王中风教授
王中风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创院院长,系国家特聘专家、IEEE (国际电工与电子工程师协会)Fellow 和 AAIA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 Fellow,为业内享有盛誉的国际知名专家,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他早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他先后参与美国博通等公司十余款商用芯片的设计,累计产值超百亿元;拥有百余项发明和专利,共发表450余篇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八次荣获IEEE集成电路领域主流会议和会刊的年度最佳论文奖,其中2007年和2025年两次斩获IEEE VLSI Systems会刊年度最佳论文奖;在现有统计记录中,是全球首位在IEEE VLSI Systems会刊上有五篇及以上论文位列年度下载排行榜的作者。他多次担任IEEE不同会刊的编委和客座编辑,数十次担任各种国际会议的技术委员和各类主席;深度参与了多项工业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至今有关技术方案已经被20种以上的国际网络通信标准所采纳,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关于榜单
2025中国大陆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