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火活动预告丨“芯享”分享会特别篇:“一生一芯”—从零开始创造属于你的RISC-V处理器

 

 

 

       RISC-V的快速发展为处理器芯片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源芯片正成为行业热点。在此背景下,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芯享”课题分享会特别企划即将开启,12月15日下午,“一生一芯”计划将走进中大,带来前沿技术与实践的精彩分享!本次活动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余子濠博士将作为主讲人,带来主题为《处理器芯片发展新趋势:开源芯片和“一生一芯”》的分享;后续也将由“一生一芯”计划优秀学员黎彦阳带来关于“一生一芯”计划的分享。

 

 

 

 时间:

12月15日(周日)16:00-17:30

 场地:

请关注后续通知

 

 

 

关于“一生一芯”

 

       “一生一芯”计划是于2019年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立足已有的理论课堂与实验教学,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科研工程支撑团队发起的开源开放的公益性芯片设计人才培养项目。该计划以开源芯片为切入点,通过贯通计算机科学(CS)与电子信息工程(EE)课程的科教融合模式,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特色,全面降低芯片设计门槛,帮助学生亲身参与芯片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计划的核心理念是“让一个学生能够带着自己设计的一颗处理器芯片毕业”,通过教学流片计划实现硅上处理器教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芯片设计实践机会,并免费开放报名和学习,不限年级、专业和学校,甚至零基础的学生也可参与。

 

 

“一生一芯”在各高校的宣讲会

 

 

​关于主讲人

 

       余子濠,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师从袁春风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师从孙凝晖院士和包云岗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开源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和计算机系统教育。“一生一芯”计划的培养方案设计者和首席讲师,参与建设大规模人才培养流程。教学版模拟器NEMU和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实验PA的设计者。南京大学计算机全系统教学实验系列Project-N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研发的工具被10余所高校、组织和企业团队采用,支撑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香山”的敏捷开发流程,相关工作被体系结构顶会MICRO录用,并获IEEE Micro Top-Picks论文奖。参与编写《计算机系统基础 第2版》、《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基于RISC-V架构)》、《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等7本计算机专业核心教材,含教育部“101计划”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建设主教材2本。

 

余子濠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