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集电“芯”青年用AI科技让非遗传承焕发“芯”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大思政”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根据团中央、团省委的决策部署,校团委的工作布置,在深圳校区管委会和学院直属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暑期,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与深圳市光明团区委结对,成立“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芯”向光明实践团。集电“芯”青年们将学科知识融入乡村实践,用AI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实践活动视频纪实

 

由迳得名,通达四方

迳口村

坐落于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

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

漫步其中

可见黄氏大宗祠、炮楼、古井等历史建筑

可品鸽子蛋、乳鸽等特色美食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璀璨的文化瑰宝——

迳口非遗麒麟舞

 

2024年7月

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芯”向光明实践团

入驻迳口社区开展驻点志愿结对项目

“千年迳口·未来光明”--迳口古村蝶变行动

他们以非遗麒麟舞传承为抓手 

非遗传承、集体经济、文旅推广、知识科普

四个维度  

开展深入调研与实践

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发展

在“百千万工程”中发挥青春力量

 

 

 

 

 

  

       突击队出发前,何琛老师、队长炎靖怡同学介绍了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并做了安全教育工作。李锦华副书记作了总结讲话,鼓励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发挥学科优势,探索创新做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出征仪式合影留念

 

 

 

 

调研明理,实践验知

 

 

 

 
 

 

迳口麒麟舞历史脉络绵长而清晰

历经五代迳口人150余年薪火相传

已不仅仅是一项技艺的延续

更是全村乃至光明地区

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的生动体现

麒麟舞的技艺主要体现在采青

麒麟发现“青”到想方设法将其采到手的过程

  

麒麟睡醒,舔脚、舔尾

  

巡视领地,采青、巡青

  

犹豫不决,失青、寻青

  

  

吃青、翻滚,兴奋起舞

 

       初入迳口村,团队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发现迳口麒麟舞正面临传承推广无法规模化便捷化等痛点,而且团队常驻成员仅二十余人,大大制约了其传承和推广。

  

实践团成员进行调研访谈

实践团成员采访迳口村居民

 

       于是团队深入迳口古村进行实地调研,并与麒麟队成员深度访谈,系统了解麒麟舞的前世今生。而后在迳口麒麟队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身体验迳口麒麟舞的整个表演过程,对每个动作的技术要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基于以上内容,团队归纳制作了《迳口麒麟舞介绍手册》,该手册全面地介绍了迳口麒麟舞的历史、技艺与发展,为非遗麒麟舞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成员与麒麟队成员深度访谈

团队成员亲身体验迳口麒麟舞

《迳口麒麟舞介绍手册》

 

        然而,在亲身体验麒麟舞的过程中,团队发现麒麟舞的技术动作比想象中要难很多,更有麒麟队成员人数有限、迳口麒麟舞对外宣传程度较低、年轻人对文化传承的热情较小等诸多限制,麒麟舞的教学与传承成为一大难题。

 

 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面对迳口麒麟舞非遗传承挑战,“芯”向光明实践团发挥集成电路领域学科优势,针对教学难度较大、宣传程度较低等问题逐个击破,让非遗传承焕发“芯”意

 

通过“三下乡”活动,我漫步在迳口村的街头巷角观察这里的生活起居,实地考察黄氏大宗祠等历史建筑,也参观了陶艺体验馆等新兴的文化体验店,更与村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与交流。正是这些走访与交流让我第一次真正地深入了解一个村落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困扰它的实际难题,才发现现实与我们先前所想的并不一致。同时我们在此过程中还迸发出新点子:用动作捕捉和比对的数字技术实现麒麟舞的动作记录与传承。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由对当地的深刻认识出发,辅以先进科学的手段,一步步将乡村文化传承好、发扬好,从而让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

 

——集成电路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妍

 

 

 

创新传承,助力非遗

 

 

 

 
 

 

团队成员提出,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算法研发一套麒麟舞动作识别打分系统,用于辅助麒麟舞教学。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接下来,成员们兵分两路共同解决麒麟舞传承难题。

 

      视频组与麒麟队共同商讨动作标准确定动作规范,为打分算法的研发奠定基础。同时邀请麒麟队队长亲身示范每一个技术动作,形成麒麟舞标准动作库,初学者可以进行模仿跟练。

实践团成员录制麒麟舞动作

实践团成员研发交流

 

 技术组着手设计打分系统。从最初代的简单骨架识别到第二代的IDE环境搭建的GUI打分版本再到现在的网页版,经过三次升级迭代,最终推出迳口麒麟舞AI传承大师。该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AI模型,可使用外接摄像头识别学习者动作并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给出得分以及动作建议,极大地提升了麒麟舞教学的科学性与效率。

  

小朋友体验“迳口麒麟舞AI传承大师”系统

 

 以上努力让教学难度较大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加大宣传力度方面,为了进一步让外界了解迳口麒麟舞,团队成员还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研发了AI小迳。该模型可以智能回答关于迳口古村以及麒麟舞的问题,给外界提供了一个认识迳口的窗口。

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AI小迳

 

 

 

 

多炬汇力,“芯”向光明

 

 

 

 
 

 

 非遗的传承最终应该落脚在实际行动中。团队积极探索非遗麒麟舞的商业化路径,并面向中小学生打造了科技、非遗进校园的活动。

 

 实践团积极打造迳口麒麟IP,设计了迳口麒麟舞卡通形象以及光明鸽子蛋卡通表情包等,并以此为元素制作了一系列兼具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的文创产品实现麒麟舞非遗的活化,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迳口麒麟文创产品

光明鸽子蛋表情包

 

 同时为了促进相关文创产品以及迳口特产的销售,团队积极参与产品选择、场景搭建等各个环节,从0到1搭建起直播带货的全流程,开展线上直播,直播间最高峰吸引上千人同时观看

实践团成员实地了解产品情况

实践团成员前往旧糖厂文创园学习直播场景搭建

实践团成员在调试直播设备

直播带货现场

迳口文旅直播间

 

       团队还联合社区打造了“芯”向光明科学文化探索之旅科普活动,活动目前已开展多期,惠及中小学生400余人。通过讲述中大百年校史、揭示沙子到芯片的制作流程、体验非遗麒麟舞,激发孩子们对科学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真正使非遗传承后继有人,并随着队伍壮大而发扬光大。

 

  

“芯”向光明科学文化探索之旅现场

 

       实践过程中,迳口麒麟舞第四代传承人培叔的肯定让团队十分感动,在一次麒麟舞AI教学课后,他高兴的对大家说,今天发现了2个喜欢麒麟舞的好苗子。培叔当时的笑容至今让大家印象深刻,并让大家感受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更加坚定了大家努力把非遗麒麟舞保护好、传承好的决心

 

       在光明团区委和中山大学团委的指导下,广东省首个校园属地共建工作站--中山大学·光明工作站在迳口社区落地建成。工作站集项目内容、村史文化以及校地合作成果展示于一体。深圳市委副书记余新国、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光明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华伟等领导先后前往工作站视察。相关活动也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广东学联、南方+、羊城派、青春深圳、光明群团、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团委等多个平台的宣传报道。活动推送总计20余篇,总浏览量超过50万

  

工作站揭牌启用

  

工作站实景

  

团委书记何琛分享团队项目

活动宣传报道

 

 

 

 

结语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未来集成电路学院将作为牵头院系

联合深圳校区17个学院、附属医院团组织

坚持“跨院联合 通专融合 优势整合”理念

充分发挥跨学科协同优势

进行组团式联合突击

解决社区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

为深圳市高质量发展

贡献中大青年力量

 

 

 

 

 

学子心得

 
 

 

集成电路学院2022级本科生炎靖怡:

      作为突击队队长,我全程参与了此次“三下乡”活动。在驻村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团队运用专业知识研发了“迳口麒麟舞AI传承大师”以及智能人机交互系统-AI小迳。同时,我们还实地调研了迳口村,并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制作了《迳口麒麟舞介绍手册》。作为新工科大学生,我深知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的重要性,未来我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并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争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生力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淦丽萍:

      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作为突击队成员来到了迳口这个千年古村,和队员们一起,欣赏了历史悠久的麒麟舞,品尝了越南肠粉,采访了当地的村民以及越南归侨,感受了迳口独有的风土人情。这次实践,可能我们每个人负责的都是一件件小事,但最后却是做成了设计文创、直播带货以及《迳口麒麟舞介绍手册》制作等许多件大事,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是一次成就感满满的实践经历。

集成电路学院2022级本科生肖懿珊:

      在互联网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由于科技的赋能而拥有更多可能性。这是我第一次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用科技服务人民让我倍感光荣,我也深刻认识到强化专业技能、实践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并锚定非遗麒麟舞传承的问题,通过访谈讨论确定科技、商业、推广“多管齐下”的解决方案,通过分工合作将方案付诸实践。项目化思维的指引与团队的紧密合作让工作开展井井有条、稳步前进,这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未来我将参加更多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集成电路学院2022级本科生肖琦韵:

      暑假我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我们在当地居民的引导下,以探店的形式感受迳口的特色美食和非遗文化,以访谈的形式走进侨民的生活,制作了相关视频和文案助力宣传。同时,我们发挥本学院的学科特色为迳口社区麒麟舞的非遗传承赋能,以直播带货、设计文创IP的新型方式推动社区发展。

      此次活动让我收获颇丰,迳口社区有着独有的田园风光,古树、宗祠、青山绿水共同组成了一幅远离喧嚣的田园风景图。此外,我们的“三下乡”队伍与当地居民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交流,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真诚,在迳口社区的建设中双方凝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

集成电路学院2022级本科生熊锦尧:

      在学院与迳口村方面的全方位领导支持下,直播带货组的同学们驻点于迳口供销社,与当地村民们访谈交流,深入了解了迳口文创的设计理念,挖掘了迳口特产背后的迳口故事,与迳口村的村民通力合作,克服了迳口村电商带货直播从无到有的重重困难,实现了电商带货直播的全流程导通与可持续进行,在直播中既展示迳口特色,又讲好迳口故事,为迳口村电商经济发展全新赋能,为迳口村文旅产业宣传焕新活力。作为迳口村电商直播的参与者、组织者、见证者,有幸共筑迳口村发展,与有荣焉。

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刘润泽:

      通过实际的社会调研和服务活动,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三下乡”活动中,通过同村民的访谈,了解了迳口的历史,增强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深入农村,我亲身体验到迳口悠久的历史,感受到灿烂的侨民文化。这种体验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通过亲身参与到迳口非遗麒麟舞的传承中,不仅增强了我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激励我努力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秦雨菲:

      在直播过程中,我作为直播代表,详尽地介绍了迳口村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是迳口村文化传承的现代表达,也是我们直播售卖的重点。我们展示了麒麟文化衫,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迳口村的传统图腾,寓意吉祥如意;特色钥匙扣和冰箱贴,以迳口村的地标和文化元素为设计蓝本,既实用又具有收藏价值;团扇则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展现了迳口村的风情与韵味。这些文创产品,每一件都蕴含着迳口村的文化故事,都是对迳口村文化的一次创新性传承。

      这次“三下乡”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迳口村的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通过直播这一窗口,迳口村的故事和文化将传播得更远,影响得更深。

集成电路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子程: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深入调研迳口古村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建筑,将专业知识应用到迳口古村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期间,我不仅领略到迳口的厚重历史、美好风光,还深刻体会到为乡村振兴、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伟大使命感,不仅增长了见识,还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收获丰富。

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韩璐瑶:

      本次“三下乡”活动让我得以去了解迳口这个隐蔽在繁华都市内的传统古村,深入去探索迳口的传统文化和地方风情,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我锻炼了自己撰写推文的能力,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许多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切身体会到了非遗文化麒麟舞传承的艰辛与不易,由此更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实施为迳口和当地的村民们带来的巨大的益处。不仅如此,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境界得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未来要多多服务社会,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吕润嘉: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主要负责了推进直播组整体工作、厘清直播流程、探索带货机制等工作。期间,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了直播组工作向前迈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非常享受这种服务社区群众、创造集体价值的感觉。期待未来能见证更多校地共建的成果和奇迹!

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梁景辉:

      迳口社区“三下乡”之行,我的心路历程丰富而深刻。这段时间,我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迳口麒麟舞的相关内容,在我了解它之后,我被它深深吸引,它的故事、它的技艺、它的文化驱动着我去研究它、传播它,我想这样的文化瑰宝如果得不到传承和传播就太可惜了!这次“三下乡”之行不仅是一次实践的历练,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迳口村的历史文化,也让我将专业所学知识真正付诸实践,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

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宛江怡:

      "三下乡"之行,我得以将专业知识融入实践,深刻领悟“知行合一”的真谛。此行不仅加深了我对专业价值的认识,还通过挑战自我,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特别是沟通交流方面。这段有趣且难忘的经历激励着我未来在专业学习中继续探索、实践,不断超越自我。

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马骁飞:

      作为突击队一员,我深感荣幸和激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参与了宣传视频的录制,还亲身体验了非遗麒麟舞动作的传承,并承担了后期视频剪辑的工作。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迳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传承非遗麒麟舞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前辈们的智慧和匠心,也更加明白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建设美丽乡村不吝青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