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迳行,创芯领航丨集成电路学院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青马工程”暑期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夯实校地共建基础成果,2025年7月,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中山大学·光明工作站,联合深圳市光明区迳口社区,开展“青马迳行·创芯领航”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青马工程”暑期班活动。

      2024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突出学校、地方团组织特点和组织体系优势,加强校地联动,形成育人合力。”本次“青马工程”暑期班,以“青马工程”为抓手,创造性设计“非遗+科技”课程包,为校地联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本暑期班为期三天半,紧紧围绕“跟党一起创新”行动号召,构建“思政教育+科技启蒙+非遗传承”立体式研学平台,组织45名大中小学生,在光明街道迳口社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科学馆开展沉浸式研学体验,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打下良好根基。

 

 

 

 

      暑期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组包含6-7名中小学生;由集成电路学院本科生担任小组指导老师,带领各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由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专任教师,学院团委书记、迳口社区科技委员担任暑期班班主任,指导总体学习计划。

 

 

      课程主要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及迳口社区属地资源,构建集合非遗传承、科技启蒙等特色思政教育课程。理论课程汇聚了党史教育、红色教育,中山大学校史教育、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等专题思政课。

 

 

      在实践层面上,设置有AI麒麟舞教学、芯片、物理科普课堂及劳动实践课程,每个小组由大学生担任指导老师,发挥专业所长,指导小组中小学生选定一个主题,如“AI赋能麒麟舞小传人”“小小芯片科学家”等,通过独立开展一个课题研究,完成一份属于自己的“非遗+AI科技”作品,让每个培养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程中通过承担不同的角色,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和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和获得感。

 

 

 

 

      开班首日,深圳实验光明学校张然老师为学员们讲授思政课。她以时间为轴,徐徐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从南湖红船上的点点星火,到漫漫长征路中的风雨兼程;从浴血抗战的筚路蓝缕,到新中国成立时的四海一新;从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一组组震撼的发展数据,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的丰富内涵。 

 

思政课授课

 

      课后,小学员们围着老师争相提问,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祖国的一片赤诚。爱国的幼苗在红色记忆的浸润里悄然生长。

 

 

      本次青马课堂邀请到越战老兵邱坤玉,在迳口碉楼前讲述自己保家卫国的故事。老战士回忆着战斗的场景:战役中,没有干净的饮用水,他们只能往杯子里加消毒片;28天无法洗澡,身上满是污垢和跳蚤……学员们紧紧围绕在老战士身边倾听,深受震动。

 

老兵讲述抗战故事

 

      在老战士的讲述中,学员们仿佛能亲耳听见当年的枪炮与呐喊。学员们纷纷感叹: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红色基因在倾听与感悟中融入青春血脉。

 

 

      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理学园,集成电路学院团委书记何琛为学员们介绍了中山大学,并作校史教育。何琛老师将校史拆解成一个个鲜活片段:抗战时期,师生们手提肩扛辗转办学仍不失本心;改革开放后,科研团队为攻克 “卡脖子” 技术而百折不挠;进入新时代,学子投身于乡村振兴一线并矢志不渝。当讲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的校训时,学员们默默咀嚼其中的分量,对“大学之大”的理解更深了一分。

 

中山大学简介及校史教育

 

 

      在对中山大学百年校史有所了解后,学员们在各组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校园。从红砖黛瓦的校训墙到仪器精密的实验室,从碧波荡漾的仙湖湖畔到恢宏大气的图书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校园参观之旅让来自迳口社区的中小学学员们大大开拓了眼界。

 

            

学员参观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随后,集成电路学院林哲助理教授为学员们讲授集成电路思政课。林哲老师带领学员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回顾了中山大学百年发展史,讲述了集成电路学院师生为研发中国芯的使命与担当。

 

集成电路思政课授课

 

      在授课中,林哲老师着重讲述了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院士,在美国封锁对华芯片出口的危难之际临危受命,率领研发团队打破西方垄断的故事。 他强调,集电人站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起点,要在学校练就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手机里的芯片,原料竟然是随处可见的沙子!”在集成电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吴司翔主讲的科普课上,通过动画演示了沙子如何经百次提纯变成单晶硅锭,再经光刻、蚀刻等工序成为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学员们兴味盎然,笔尖在笔记本上不停跃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芯片知识科普

 

 

      深圳科技馆的展厅里处处藏着惊喜。在“电话发展” 展区,学员们对比从手摇电话机到智能手机的演变,手指轻轻拂过不同年代的设备外壳感受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伟力;在互动实验室,学员们操作着静电发生器让头发一根根竖起;在主题邮局,学员们收集盖着“科学探索” 邮戳的明信片,这是送给未来自己的约定。

 

学员参观深圳科技馆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各组分别开展趣味实验。第一组的“AI赋能麒麟舞小传人”们尝试利用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创造麒麟形象;第二组的“劳动巧手小先锋”们通过“悬空水”等实验对离心力等物理概念有了具象化的认识;第三组的“小小芯片科学家”们跟随指导老师学习了代码点亮LED点阵的基本原理,并最终完成了麒麟头像的LED点阵绘制实验;第四组的“中大红芯小传人”们挑战在面包板上搭建简易电路,学习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学员完成趣味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员们面对丰富的新知识,一开始难免有些手足无措。不过在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教学讲解下,学员们纷纷克服障碍,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完成了既定的实验目标。通过这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学员们的科学探索欲越发高涨。 

 

 

 

 

      “麒麟舞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开步’象征踏平坎坷,‘摆尾’寓意驱散晦气……”在迳口麒麟舞文化科普讲座上,集成电路学院2024级本科生梁俪诗用生动的比喻拆解非遗密码。从舞麒麟与舞狮的详细区别到舞蹈动作的吉祥寓意,从锣鼓伴奏的节奏奥秘到不同场景的表演要诀,一桩桩一件件让学员们明白:麒麟舞不只是热闹的表演,更蕴藏着祖先留下的智慧与美好祝福。

 

麒麟舞文化科普

 

 

      “迳口麒麟舞AI传承大师”启动时,学员们瞬间被屏幕上的互动场景吸引。该AI系统是我院持续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的核心成果。当借助该系统学习麒麟舞时,系统会根据动作数据库实时打分,并帮助学员校正姿态,从而实现辅助学习功能。学员们对着摄像头模仿麒麟“朝拜”“腾跃”等动作,通过亲身实践,迅速掌握了非遗麒麟舞的基本动作。

 

学员利用AI系统学习麒麟舞

 

 

      陶园工坊里,陶艺师傅指尖轻压间,一团黏土渐渐浮现出麒麟的轮廓。“做陶艺和传承文化一样,急不得,要慢慢揉、细细捏,才能成器。”大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述自己与泥土为伴的故事。

      学员们学着师傅的样子,笨拙却认真地塑造着手中的作品,泥土的温度诉说着传承的力量。

 

学员学习陶艺

 

      书法教室里,纸香与墨气交织,凝成一缕淡淡的文脉,滋养着学员们的识海。书法大师握着小学员的手,写下“守正创新”四个大字,并说到:“写字要先学好笔画规矩,根基扎稳了,才能有自己的创造。”

      学员们笔下的字迹虽稚嫩,其间却闪烁着亮晶晶的专注与敬畏,传统文化的精魄在静静流淌。

 

学员练习书法

 

 

 

      7月12日上午,“青马迳行·创芯领航”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青马工程”暑期班结班仪式顺利举行。光明区群团工作部共青团工作科科长樊曦、迳口社区党委副书记项载明、光明街道群团工作部南方旖、集成电路学院师生以及迳口社区工作人员参与仪式。仪式由集成电路学院团委书记何琛主持。

 

 

      仪式伊始,全体人员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奏唱国歌

 

 

      何琛首先介绍了到场嘉宾。随后,暑期班的各学习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中,各小组指导老师介绍了各组的活动内容以及学习成果,来自迳口社区的中小学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活动心得以及学习感悟。

 

            

指导老师介绍学习成果

 

      在暑期班中,学员们的思政理论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在班主任、指导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学习了党史国史,了解了中山大学的百年校史,聆听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光辉历史。

 

            

学员分享学习心得

 

      学员们对科学的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各学习小组顺利完成了各自选定的迷你科研项目。麒麟头像LED点阵展示等创新成果,充分展示了现代科技与传统非遗间的有机融合。

 

麒麟头像LED点阵展示

 

      此外,小学员们借助AI技术,实现了非遗元素与现代科技的创意融合:有学员将麒麟形象置于太空场景,屏幕中金色瑞兽踏碎星芒,演绎出漫游星瀚的灵动舞姿;有学员引入电子旋律,让古朴鼓点与电音节奏碰撞交织,虚拟麒麟随新韵律摆尾腾跃,既留存着传统技艺的精髓,又彰显出年轻世代的鲜活气息。

 

学员AI创作成果

 

 

      南方旖对各学习小组成果展示进行点评。她肯定了各小组丰富的学习内容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并着重表扬了大学生指导老师在本期青马课堂中体现出的带头引领作用。最后,她鼓励学员们勤学笃行、再接再厉,书写璀璨的人生篇章。

 

点评发言

 

      梁俪诗回顾了暑期班的点点滴滴。她说,暑期班不仅是学员们研习先进理论、涵养家国情怀的育人阵地,更成为了激荡创新思维、增进成长情谊的活力平台。她不仅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成长,还表达了对领导、老师们辛勤付出的感谢。

 

代表发言

 

 

      现场领导、老师为本期暑期课堂的学员颁奖。在暑期班中,全体学员均认真学习了全部课程内容,获得暑期班结业证书。

 

            

颁发结业证书

 

      各学习小组成功完成既定迷你科技项目,分别获得“AI赋能麒麟舞小传人”"劳动巧手小先锋"“小小芯片科学家”“中大红芯小传人”奖状。 

 

            

颁发奖状

 

      除此之外,集成电路学院向学员们赠送文创纪念品,包括学院特色文创、AI麒麟舞传承大师纪念相框等。 

 

            

赠予礼品

 

 

      樊曦对暑期课堂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并强调了“青马工程”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重要作用。她抒发了三点感受:中大师生和社区工作人员是最“硬核”的后盾;大学生们展现了“青春实干”该有的样子;小同学们对科学的热情是“最闪亮”的星。

 

总结发言

 

      最后,她鼓励学员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进步、学有所成,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仪式接近尾声,全体人员起立,奏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奏唱共青团团歌

 

      最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仪式圆满结束。

 

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芯片的研发需要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好数学物理,是攻克芯片难关的基础……林哲老师的话语,使我们对未来科学探索的道路充满了向往,也让我们感受到,未来祖国科技的崛起,责任担当就在我们的肩上。

 

 

      AI无疑是强大的工具:它能高效处理信息、辅助创作。在麒麟舞传承中,它能助力记录、分析、传播。但麒麟舞的精髓远非动作数据。它承载着地域文化、祈福纳祥的精神内核,是代代相传的情感纽带。舞者的情感投入、临场发挥的灵动表现、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这些都是充满生命力的“人”的体验,是冰冷的算法无法替代的。因此,AI的角色定位应是“赋能者”而非“取代者”。

      我们需要善用AI工具,更要坚守人文价值的核心,确保技术在文化传承中发挥服务于“人”的作用。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硝烟,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那些年轻的战士,用他们的牺牲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不需要像他们一样冲锋陷阵,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勇于担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指导老师,我想通过此次麒麟图案与LED电路的结合实验,让小朋友们感受到非遗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意义,也让他们明白,科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承更需要人用心去守护。

 

 

 

      本次“青马工程”暑期班以思政课堂、红色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强化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以非遗体验、AI教学让学生在文化传承中探索科技赋能的创新路径;以科普教育、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跨学科创新能力,激发科技探索热情。充分构建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让麒麟舞的鼓点敲响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让芯片的微光点亮青少年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